滑鐵盧的一分鐘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
歷史的洪流奔涌向前,勢不可擋,然而它卻又在某個一分鐘被一雙平庸之手所擺弄,悄悄的改變了流向。那么究竟是誰在怎么樣的一分鐘作出了什么決定竟至于改變了歷史呢?
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著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給出了答案。1815年,拿破侖與反法聯軍展開一系列戰斗,6月與英普聯軍在滑鐵盧交鋒,普軍首先潰敗,拿破侖讓騎兵隊長出身的將軍格魯希帶領了三分之一的軍隊追擊普軍,以防止其與英軍會合。拿破侖自己親率部隊與英軍在滑鐵盧決戰,雙方兩敗俱傷,都在等待援軍,決定性的最后一個回合已經來到了!將士們要求前去增援,可是格魯希元帥卻在滑鐵盧的這一分鐘內作出決定:堅守命令,追擊普軍。最終,沒等來援軍的拿破侖兵敗滑鐵盧!
那么誰又應當為這滑鐵盧的一分鐘負責呢?
首先,毫無疑問,格魯希的責任是無法推卸的,作為一位勇敢的騎兵指揮員,一位戰功赫赫的元帥,在最關鍵的時刻,沒有能對整個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 優柔寡斷,墨守成規,而貽誤戰機,導致失敗。聯系我們平常的工作,雖然沒有這么改變歷史的時刻,但需要當機立斷的時候也是有的。很多人正常的工作狀態是領導怎么說我就怎么做,領導不說我就不做,殊不知事態是在不斷變化的,事件有其內在的時間節點,不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出擊,若是貽誤了時機,再多努力也爭取不來了。正如文中寫的:在他(格魯希)周圍鴉雀無聲。而決定性的一秒鐘就在這一片靜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復返,以后,無論用怎樣的言辭和行動都無法彌補這一秒鐘?!`頓勝利了。
其次,作為統帥的拿破侖是不是也要負點責任呢?當然也要!
對自己這位忠心耿耿,惟命是從的愛將,拿破侖肯定是了解而且信任的,所以才會在這么關鍵的時候讓格魯希帶三分之一的部隊去追擊普軍。事實也證明格魯希的工作確實不遺余力,他的搜索沒有絲毫懈怠,在得知滑鐵盧戰敗后也做了積極的補救,馬上就讓部隊撤退,作為后衛軍延緩聯軍的前進步伐,并給予了其他法軍重新集結的時間。當拿破侖拿著自己的計時器,數著時間,計算還有多久增援部隊才能到達時,其實他心底應當是知道他的格魯希元帥是不會違紀前來的,此時的等待不過是一種奢望罷了。所以事后拿破侖對格魯希在滑鐵盧的失誤并沒有過分指責,所謂知人善任,統帥可能也認為自己原本要可以放一個更合適的人在這個位置上的。
再者,拿破侖和格魯希之間的溝通也是有問題的。從分配任務開始,拿破侖并沒有給予格魯希以明確詳細的指示,遵紀守法的格魯希也沒有就可能的變化跟統帥討論一個預案,因而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誤了大事。有效溝通也是我們現在工作所不能忽視的方面,信息含糊溝通不暢,一方面會讓我們在接受信息時不知所措,甚至曲解;另一方面對方也不知道我們對任務真正理解了多少。作為基層員工,我們是集團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書店與客戶之間信息的傳達者,是橋梁,所以有效的溝通不僅僅是拿破侖和格魯希的事,也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工作。
命運總是迎著強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 但是有時候,命運也會出于一種奇怪的心情,把自己拋到一個平庸之輩的手中,成功與失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在生活中,我們都是平凡之人,做的也都是平凡小事,但必不可少的是要有大局觀,只有把握全局,當機立斷,不因各類可能的失敗而畏首畏尾,才能減少失誤,助力推動企業的大船。
滑鐵盧的這一分鐘,就是那么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改變了人類的命運,歷史的天空繁星燦爛,正如茨威格在本書開篇所說: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別想超過他。
滁州公司 馮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