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風骨 ——讀《呂氏春秋》有感
孔子編寫了一部《春秋》,記述的是魯國的歷史,其筆法微言大義,后來它成了儒家的經典??鬃又?,左丘明寫了一部解釋《春秋》的《左傳》,后來它也成了儒家經典。到戰國時候,秦國丞相呂不韋召集門客編寫了一部《呂氏春秋》,這本書也很有名氣,雖然同樣有春秋二字,卻不是儒家著作?!秴问洗呵铩穬热蓠g雜,雖然融合了儒道,墨法,縱橫陰陽等各家思想,但全書的基調還是道家風骨。
《呂氏春秋》因是呂不韋的眾多門客所寫,所以初稿是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各種學說都有論述,經篩選編撰,最后成書依然是雜采諸家。后人對《呂氏春秋》的評價,褒貶也都是緣于此。褒之者認為它融各家為一家,貶之者則認為這本書太雜了,更多的意義是史料價值。其實,從全書的整體思想看,處處閃爍著道家的思維,其自然主義傾向,不但繼承了道家,也發展了道家。
書中《當賞》篇,便闡述了和老子思想類似的天道:“民無道知天,民以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當,則諸生有血氣之類皆為得其處而安其產?!币馑际钦f:“民眾通過四季寒暑日月星辰的運行了解自然,而大自然有序存在,世間萬物就能各得其所,各安其生了?!边@里說的道,其實就是自然之道。同樣在《貴公》篇中,書中也說:“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币馑际钦f:“天的覆蓋沒有偏私,地的承載沒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沒有偏私,四季的運行沒有偏私。它們各自施行它們的恩德,所以萬物才得以生長?!边@些法天地自然的思維,和老子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的都是一個道理,也就是尊重自然,尊重科學規律,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
書中《情欲》篇,開篇即說,“天生人而使有貪有欲,欲有情,情有節。圣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意思是說:“天生育人,使人有貪心和欲望,欲望產生感情,感情要有節制。圣人調理節度以控制欲望,所以不會過度放縱自己的七情六欲?!钡兰铱少F的就是承認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在《重己》篇中,書中也有云:“凡生之長,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適欲?!币馑际钦f:“凡是壽命長久都是因為順應它的本性,使生命不順應的東西是人們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要首先使自己的欲望適可而止?!苯裉烀鎸χ镉麢M流,我們完全可以淡然處之,既不需要回避,也不要欲望太重。積極進取也好,淡泊寧心也罷,說到底就是有順應自然的平常心就好。
在《本生》篇中,書中這樣說:“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壽,物者抇之,故不得壽。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币馑际钦f:“水本質是清澈的,泥土使它渾濁,所以水就不清澈了。人本性也是可以長壽的,外物使他混亂,所以就無法長壽了。外物是用來供養生命的,而不應該用生命供養外物。如今世上糊涂的人,多損耗生命去追求外物,這就是不知道輕重了?!弊x這段話,很有點莊子之說的意味,莊子是“貴生”的,是重視個體生命的,試想如果個體生命都能蓬勃興旺,社會真的會無為而和諧了。道家思想是千古相通的,如今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就是不過多干涉,創造條件讓個體去自我發展,這其中應該也有對道家智慧的領悟吧。
《呂氏春秋》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三部分,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想通讀全書很不容易。如今流行碎片化閱讀,其實讀古代經典也可以如此,閑暇片刻,偶一翻書,遇有其中段落心領神會處,不妨遙望沉思,與古人一起修身養性?!秴问洗呵铩冯s采諸家,各種思想都兼而有之,其實這并不矛盾,就好像天道中,清風朗月,狂風暴雨,艷陽明媚,這些矛盾的東西組成了天道的和諧。而人世之中,儒法道所提倡的看似沖突和矛盾的東西,一起構成了人道中的和諧。順意之時,遵循儒家的積極進取,不如意之時,想想道家的沖淡無為?!秴问洗呵铩放c我而言,受益最多的,是其繼承老莊的道家智慧,讀之能有些領悟,也算不虛讀經典了。
黃山公司潘鋒慶